“明室”论坛54期丨2022碧湖新城摄影项目创作交流会


全景.jpg

“明室”论坛第54期活动现场


       7月4日,“明室”论坛第54期“时空·系统·元影像”2022碧湖新城摄影项目创作交流会在丽水摄影博物馆举行,活动特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岩进行现场指导,武汉传媒学院设计学院师生一行参加活动。


大屏照.jpg


侧面全景.jpg


DSC03747.jpg


WechatIMG3508.jpeg


NO.1/   活动主题阐释

 时空 :时间与空间包含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系统 :运用系统性思维谋划碧湖新城摄影项目,将项目视作一个整体加以思考,从项目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等方面进行梳理。

 元影像 :时代在发展,文化在生长,元影像将作为摄影的本体语言研究方向在项目中体现。


NO.2/  活动议程

 一、摄影师分享近期创作作品 

与会人员围绕主题,从农村、产业 、技术 、资本等方面介绍近期摄影作品。


 二、项目导师、摄影师现场交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岩谈问题:

部分作品充满经典大师的痕迹,是优点也是缺点,提倡回归本土文化,回归朴素的自我,对家乡的热爱,而不是只谈摄影学、影像学。


由《诗经》引出给大家建议:

创作目标:风,地方的属性;雅,创作艺术水准,让作品穿透力更强,注意构图、色彩;颂,社会的、政府公式化的文学以及政府要歌颂的东西。

创作手法:赋,直接的拍摄,直接的诉;比,比喻,怎么能让作品更有寓意;兴,作品是否有感叹词,是否有情感。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策展人委员会、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培权提出建议:

从谈创作作品和项目的关系引发大家的思考,提倡个人创作要和项目高度融合,在项目参与过程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有担当。


 三、现场影友自由交流 

摘自:武汉传媒学院师生与邓岩交流内容。


IMG_4242.jpg

DSC_5022.jpg

WechatIMG3506.jpeg

DSC_5018.jpg


现场交流探讨

刘梦盈:刚刚听您在交流会上讲到作品在创作时,应该考虑到诗经当中所讲述的“风雅颂、赋比兴”,那是必须所有作品,都包括这六个方面吗?因为我注意到有些摄影师的图片可能会更注重“兴”的表达,也就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您能不能再进一步给我们讲述一下?

邓教授:也不能说一个摄影作品必须全部都具备这些内容,因为摄影表达方式的多元化,所以也可以有侧重点,但其中“颂”应该是最重要的部分。但你从历史上的那些经典的、能够一直流传下来的摄影作品来看,他肯定是这六个方面都考虑到的。


刘梦盈:也就是说都考虑到的作品是值得反复推敲的?

邓教授:没错,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大师级的作品能够一直流传下来,并成为经典的原因所在,他们一定是经得起仔细观察思考、反复琢磨的。


刘梦盈:我想到一个问题关于艺术表达方面,既然作者在言说,那肯定是希冀被理解的,那么如何表达才能更大程度地使自己的作品被他人理解呢?就比如可能有时候作者想表达的是一个想法,但观者或者评论家所看出来的却是另一个意思。

邓教授:是这样的,我们说摄影作品在进入公共讨论以后,其实就不再完全属于作者自己了,它已经有社会价值属性了。更多人对作品的参与和评价,反而是丰富了作品的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传播出去,才是当代艺术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刨去胡乱评判的不谈,那些艺术评论家对于作品的解读,即便与作者本身的想法有一定差别,但也不能说他的评价就一定是错误的。艺术评价本身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肯定是有好的地方才能引起更多元化的解读。更何况好的艺术家本身在创作时就不是只有一个非常绝对的表达目的,有非常明确目的的那大概就是广告了。当代艺术就是让你要沉浸在情感里。好的,艺术家会让你有更多共情的东西在里头,并且让你参与和丰富这个内容。


王宇婧:老师好,通过您刚才所提到的风、雅、颂三个层面,我想请教的是,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艺术设计是比较学院派的,我个人认为艺术是应该去服务普罗大众的,而不是单纯的有固定的构图或者色彩搭配,您是如何理解艺术和生活、市场之间的关系的呢?

邓教授:其实对于不同需求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艺术欣赏,就像是比如给品牌办一场时装秀,那时装秀组成的团队从灯光、摄影、平面设计一系列都是为这场时装秀的受众来举办的,那就会专门找一些审美符合时装秀的人来完成这场秀。归根结底像现在学生学习设计也都是要为市场服务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不同受众的需求,也是学生们所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AK6A8511.jpg

AK6A8545.jpg

AK6A8549.jpg

AK6A8538.jpg



“愿学·记社”实践团队是由武汉传媒学院设计学院的两名党员教师以及7位跨专业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师生团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民族,他们始终不忘“党建带团建”的初心,始终秉持着“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接轨、专业实践与文化传承接轨、艺术创作与民族接轨”的实践目标来到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共同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