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排行榜系列访谈丨李政德:《图层》的想象力世界

微信图片_20220420143715.jpg


小编注:日前,由丽水摄影博物馆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已正式发布。为了对本届上榜艺术家作品和创作背景作更多了解,主办方邀请相关业内人士对所有上榜者作了系列访谈,陆续分期刊出。

微信图片_20220420143724.jpg

采访人:游依帆

游依帆,生于千禧年,现居上海,新闻专业在读学生,城市观察与记录者。

微信图片_20220420143727.jpg

艺术家:李政德

李政德,70后,出生于湖南安化,现居住、工作于深圳。创作以摄影为主,涉及观念、行为、绘画、诗歌等领域。作品曾获中国侯登科纪实摄影大奖,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刺点”大奖提名。作品展出于广东美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德国埃森弗柯望博物馆、西班牙马略卡岛帕尔马首都SOLLERIC美术馆、丹麦奥登赛Brandts艺术与视觉文化美术馆。2019年于日本出版《新国人》作品集(东京stairs press出版社)。


微信图片_20220420143729.jpg

图层系列:城市1 (112.5 ×200cm)


游:以往,大部分摄影人都是通过《新国人》这组“直接摄影”作品来认识到您。而在第八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入围的《图层》,令人耳目一新。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图层》?


李:人都会有很多面,作为一个创作的人,并不是说“自己”只在一个方向有兴趣。许多人都是通过《新国人》这组作品来认识我,但并不能说明我仅仅只在“纪实摄影”或者说 “直接摄影”上有兴趣。其实,我对很多艺术形式都有兴趣,所以《图层》这样的尝试是很正常的。

早在2006年我就用电脑来做一些图像类的东西。那时候开始用软件玩一些用电脑的绘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字绘画”(Digital Painting)《图层》系列是我在2010年、2011年左右,开始有创作的想法,2012年至2013年做了很多尝试。但那时候并没有完善,也没有思考清楚,也没有公布。作品中依然会有对现实的感触,你所身处的环境,无论是城市、乡村,再至县城、小镇,每一处它都在巨变。这样剧烈的变化造就了《图层》,正好对应Photoshop中“图层”的概念。在不停地拆毁和叠加作为素材的“图层”后,新的事物出现

无论是“直接摄影”也好,还是说“纪实摄影”也好,局限是很明显的——你必须到现场,要通过一个完全机械的相机在现实里面去寻找你的照片。这个创作相对来说它有一定的被动性,但如果当你收集了那么多素材,再去拼贴、改变,那就会有更大的主动性。《图层》是在“处理”来自现实的图像,而非“还原”现实。《图层》每幅作品虽然都来自真实的现实,却又是有中生无的图像。对比 “直接摄影”,《图层》多了一层转换。

“直接摄影”考验的是作者的“观察力”,《图层》这种素材拼贴式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想象力”“想象力”带来更多自由的感觉。


微信图片_20220420143731.jpg

图层系列:观摩,2019年(80×100cm)


游:《图层》是由多张照片合成的,是否可以理解《图层》相对于单张照片会蕴藏更大的信息量?


李:画幅偏大的作品信息量确实更大。不过一些小型作品也没有多少信息量。《图层》不是简单的说提供更多信息量,它更多是聚焦于“改变”,如何“转换”,而非简单地说是:信息量的多少。


微信图片_20220420143732.jpg

图层系列:月亮,2019年(50 ×50cm)


微信图片_20220420143734.jpg

图层系列:通道1,2013年(56.25 ×100cm)


就《图层》而言,全屏观看大图是很重要的。放大到1:1的比例,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个比较复杂的作品,不同的作品里呈现不同的分支,就像一棵树会长出很多的枝丫。有主干,也有支干,不同的干线对应着抽象信息或是具体信息。一方面我想表达与现实紧密相连的一些东西;另一方面,抽象的那一层就可能更趋向于个人的想象力,但是它所包含的无论是抽象、还是具体的信息,都是来自于现实的一种刺激。

像《新国人》、《东园南园》、《农民公园》这样直接纪实类作品,使用了真实的照片。尽管是直接从现实里面截取出来的,它表达的方向其实是比较抽象的,虽然你看到的是很具体的信息。《图层》里也会含有一些具体的信息来表现时代的文化与精神的感觉。


微信图片_20220420143736.jpg

图层系列:苔藓,2019年((71.43×100cm)021


我觉得直接拍一张生活中的图片其实意义并不大。但是许多涂鸦附带很多信息、有很多人的痕迹,涂鸦本身是很有意思的。我将这些“信息”用拼图的方式做出来,会让大家把这些被忽视的东西重新“看待”。这是“直接摄影”很难达到的,尤其是图像泛滥的当今生活,只会让人感到重复、单调、麻木。

作品中很多来自建筑工地上的灵感,但观看时又很难看见具体信息,这是因为信息是在抽象层面展现,亦真亦假,而非直接来自现实的一个影像。


微信图片_20220420143738.jpg

图层系列:城市2(112.5×200cm)


上图描绘的是城市的近景,你发现会有很具象的画面,比如:地面上的积水、中景和远景的城市建筑,再放大细看会看见“待拆迁”的标记等。这种新建筑和老建筑拼贴在一幅画面中,带来的观感是很不一样的。当你越靠近这个城市的时候,它就变得具象;当你远离城市观看,那么城市就容易变得抽象。


游:就像《红楼梦》里“太虚幻境”描绘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里的抽象和具象,是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呼应吗?


李:如果观察到更细节的部分,图片中的物体就会出现比较抽象的感觉了。其实,我发现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只有符合人类眼睛能达到的视力视角的时候,世界才是一个具象的世界。当你把事物放大很多倍,比如:用显微镜来看事物,或者从高空也俯瞰地球、俯看我们这个城市,世界就开始变得抽象。我认为抽象和具象之间的转换,是很有趣的。这里边的转换通常就是距离的问题,也就是你和事物的距离决定了你对事物的认知。打个比方说:就算一个城市的建筑非常缺乏美感,你走在里边是难过的,但是你只要跳出来,拔高500米去俯瞰,它就会变成了一个抽象并且很漂亮的画面。

我做这些作品是因为我先有做一个作品的冲动,但是条件不允许。首先,资金是一个问题;再者,很少有社会资源允许你这么去做。

对于《图层》来说,我其实特别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实施,那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但现在《图层》系列更像是一个个的视觉艺术方案的效果图。因为没有条件在现实里边实施,退而求其次就做一个虚拟的平面效果图吧。以后有条件的话,有些适合的作品可以用三维建模、3D打印制作出来。


微信图片_20220420143740.jpg

图层系列:雕像,2019年(56.25 ×100cm)


游:每一张照片都是包含很多张照片来进行元素的选择与拼贴,当你选的时候是凭感觉来选的,还是有一个特定的倾向性?


李:首先,这些素材都是我自己拍摄的,当我拍摄这些素材的时候,其实在现实层面上就已经在选择。这种选择也是具有两个方向:一是,如果带有具体信息,那么我在选择的时候是觉得这个信息是很有意思的;另一个是抽象的层面,比如说:一个水泥墙面,它形成一个纹理是因为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总的来说两者跟我作品呈现出来的两个大的方向是一样,就像一对双胞胎。


微信图片_20220420143741.jpg

图层系列:次序,2013年((71.43×100cm)


游:《图层》可以理解成为“二次创作”吗?


李:不是,这不是“二次创作”,这就是一手的创作。那些素材都不能单独构成一个作品,这些素材只有编辑、拼贴出来才能成为一个系列作品,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图。就单独的素材而言,他们仅仅是一个零件、一些素材,他不像《新国人》那样的作品,单张还是有具有一定独立性。


游:从前面的截图中,看见许多文件夹,是不是可以将《图层》视作一个三维作品,里面是由无数的素材拼接的?


李:从时间线上,可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构成《图层》的素材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段,你可以说素材的时间线跨度非常长。当你说“二次创作”的时候,我才想起我自己有一批在照片上画画的照片,我觉得那算是二次创作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20420143743.png

李政德的“二次创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