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排行榜系列访谈丨冯昱:通过“她们”构建和自我的一种关系



小编注:日前,由丽水摄影博物馆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已正式发布。为了对本届上榜艺术家作品和创作背景作更多了解,主办方邀请相关业内人士对所有上榜者作了系列访谈,陆续分期刊出。



采访人:释藤


释藤,独立策展人,专栏作者,专注摄影评论和文学创作。策划艺术家驻地项目,各类艺术展览几十个,曾四次获得国际摄影节优秀策展人奖。



艺术家:冯昱


冯昱,1983年出生于北京。大学攻读服装设计,2009年开始从事商业摄影工作。《人人女也》为冯昱的首例长期艺术创作。


导语:冯昱的照片让我想起很多故事,虽然这只是一张肖像而已,但是每一个女性都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呈现自己独特的一面,她们的眼神似乎在告诉我们内心的某些隐秘。这是冯昱拍摄的一个长期项目《人人女也》,通过观察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的中国女性,冯昱窥见了一部分与她出生于同一代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家庭、金钱、年龄、健康、生育、自我、美貌、暴力、成功、竞争、亲密关系、消费主义等等。她的拍摄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从肖像摄影入手,拍下很多陌生人的照片。


从这些照片里,我们似乎没有看到被拍摄者陌生的眼神,而是坦然,自如的神态,摄影师很克制地把控了这一关系,处理的极为微妙,可能这和艺术家本身是从事商业摄影有挺大的关系吧。在她的镜头下,这些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不同职业的女性,都散发着属于个人的魅力,你无法忽视她们的存在,你更想知道这些女性背后的故事。

冯昱拍摄的项目,肖像其实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内容应该是她对拍摄对象的采访,包括视频,文字等内容,远远超过这张单一的肖像。所以单独去看这些影像,很多人可能不会有深刻的体会,这样的作用要结合后面的叙事进行立体的呈现,或许也是这个项目有意义的地方,因为冯昱和她们大多都是陌生的,面对一个陌生的拍摄对象,她们能够放下心里的戒备,进行自我的剖析和阐述,本来就需要一定的勇气,可见艺术家花费了颇多的精力,也很用心,能够做到和她们面对面自然地探讨并深入,让拍摄个体面对镜头的时候做到没有距离,这一点是很难得的,这样的拍摄让我想起我认识的两位女摄影师,一位是来自杭州的女艺术家汪滢滢。她在自己39岁的时候,发起《40:1976》的项目——拍摄一组出生于1976年的女性,倾听她们的经历。她把项目计划发布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有6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女性联系了她,她拍摄了其中36位女性的肖像和身体。这些女性与她分享彼此的成长经历,让汪滢滢找到了生命之间的参照—原来大家都经历过生活或大或小的磨难,仍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内心还在继续成长。还有一位就是来自台州的张清秀,以自己为主体拍摄了女人五十的照片,她在各种场景中设置不同的场景,还原作为一个女性五十的心态和挣扎以及恐慌,把对人生的某些微妙体验用影像加以诠释。同样是女性,冯昱,汪滢滢,张清秀,都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展现女性不同年龄的状态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各个年龄阶段不一样的内心和女性成长的心灵特征,组成了女性话题的一个微妙共识和独特个性。

通过冯昱的照片,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家对于自身的认知和对她者的一种客观理性的观看,让影像具有了一定的温度。就像《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柴选先生说的:冯昱的这个摄影项目没有刻意的分析、阐述和评判,只为观者提供一个个被肖像化的样本及其背后的丰富世界,让观者从相关内容中建构自己的理解,得出自己的结论,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从这个意义上看,该项目与其说是关注他者,不如说是审视自我。


“我妈妈开的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车。”


释:我对你的作品感兴趣首先来自于这个题目《人人女也》,感觉读起来挺有意思的,让人想走进去,看看你的表达什么,拍了什么,我想这个点题在照片里其实是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很多人拍了专题,但是总不知道如何想题目,请问你当时为什么用这个主题来给自己的作品定性或者说是命名的?


冯:最初的想法是从她(而来)的故事。中文“从”有“由,自”的含义,另外也有“依顺”的含义。“从她”拆分开,便成了“人人女也”。

其实,近些年女性主题的内容很多,但我看到的大多是“关于她”的。“关于她”在我看来是对她们从上至下的审视。而“从她”是一种来源于她们,上升并逐渐打开的状态


释:其实我最近把你的这些作品都看了,主要的是看了一些你对她们的采访,感觉每一个主人公背后都是挺有故事的,请问你在拍摄她们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她们进行联系的,准确的说她们能够接受你,你在某种程度上一定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吧,因为毕竟这些大多都是陌生人。

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不一定都有机会讲出来,找到愿意听的人。

第一阶段的拍摄对象,有朋友介绍的,自荐的,也有我直接去找的。拍摄前,我会告诉她们拍摄计划;她们同意的话我就去拍。



释:拍摄人物肖像,其实在摄影当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据我所知,你是一位商业摄影师,可能这也给你的拍摄带来一定的便利吧?我感觉你对人物的表情和神态把握的很到位,尤其是肢体语言和眼神,能够透露出每个人内心的某些隐秘的东西,这一点很迷人,我至少看了很多次,总想读到一点什么,请问你是如何去把控这个度的?

冯:商业摄影中,现场经常会有非常多的人。拍摄时,我需要屏蔽掉周围的干扰和被拍者建立一对一的连接。拍摄个人作品时,只有我和被拍摄者,反而更简单了。大量的商业工作让我对捕捉人物状态变成身体的无意识行为;这个度的把控我还真没想过,是很自然的,我呈现的是我的感受,是我眼中的她们。


“我几乎每天都给老公做饭,他可以吃三碗!”


释:请问你在选择拍摄对象的时候,有哪些方面的考量,比如是通过征集后或者某种方式对她们进行基本的了解后再深入么?有没有不符合你要求的女性呢?这些被拍摄的女性在某种方面是不是暗合你个人的一种喜好呢?

冯:第一阶段的拍摄中,想要被拍,同意被拍的人我都拍了。我想给更多人机会,也很珍惜她们对我的信任。与其说我选择她们,不如说是她们选择我。最开始我并不了解每个人的完整故事,是经过深入了解后才发掘出更多的故事。我拍摄的人群是30-40岁的中国女性,第一阶段在北京。我对她们的唯一要求是:能够诚实勇敢的展示自己。


释:在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之间,其实有一个挺大的门槛的,请问你在职业和爱好之间是如何进行抉择的?你感觉商业摄影是否能够给你的艺术创作带来某种意义上的帮助呢?

冯:摄影是我的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我通过商业摄影谋生,拍摄艺术项目不只是爱好,应该说是需要。它们对于我来说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


释:在你的照片当中,这些女性都很淡然处之,似乎你和她们都是认识许久的朋友,丝毫不怯场,也没有隔阂,我想这期间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吧?虽然同为女性,要突破心理防线这个关卡也是蛮难的,请问你有哪些特别的经历要分享么?比如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冯:让被拍摄者放松下来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需要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与之相比,更困难的是:观者如何理解这套作品。

在当今快节奏的信息社会中,我们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中把一切快速简化,压缩并进行评判。但生活和生命是复杂的,没法被简化压缩。在《人人女也》中,我想呈现复杂性,我认为“复杂”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本质。


“我觉得我也可以结婚生孩子,走这个流程。”


释:在你的作品当中,女性的身份似乎被处理的很冷静客观,女性的故事通过照片和采访的形式加以呈现,你应该明白如果能够用照片来说明的事情,就尽量不要用文字去表达,但是在你的项目里,文字却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对于这个问题,你是如何思考的?这样的形式会不会在某种方面削弱了照片本身的力量呢?

冯:我更看重的是要表达什么。什么形式适合我就用什么,摄影和文字对我来说都只是表达的工具,我觉得没必要被框住。


释:我在读这些你描述的那些采访对象的时候,似乎在看到了都市生活中一个个女性的缩影,其实这些人或许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存在着,只是很多人没有去发现,没有去挖掘,而你恰好通过影像,文字的形式让她们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了,这一点其实各自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请问你在进行的过程中想过放弃吗?

冯:没想过放弃,我对它有兴趣。


释:你在选择创作项目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女性这个主题?请问这个和你自身的经历和成长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

冯:首先,我选择这个主题的初衷是来源于自己,因此我选择了这部分女性拍摄。这种选择背后有三个原因。首先,这些女性与我同龄,我想让项目起始于我最熟悉的群组。其次,我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正在经历人生中最具挑战性的时期,情感、生育、家庭、职业、健康等,很多问题开始变得复杂。最后,我与这些女性经历过相同的时代。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疯狂的发展时期。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中国的一切都在迅速改变、裂变。社会的发展对这一代人的生活、思想和意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这个时代的印记。


“爸爸,我想和你做朋友。”


释:在拍摄她们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看到自己的某些影子呢?

冯:那是必然的。不光是摄影,我相信生活中与人相处的每一个过程都如同照镜子。


释:在拍摄了她们之后,你还有和她们继续保持一些联系的状态么?你有没有想过后续或者说若干年后再一次对她们进行采访或者拍摄呢?

冯:会保持联系,继续拍摄也是我的计划,最近也开始回访了,很多人生活有了新的变化。


释:摄影在更多的时候是对自我的一种关照和探索,无论是女性题材还是其他,在摄影史上其实大多是可以追根溯源的,你感觉自己的拍摄风格有没有受到哪位大师的影响呢?你最喜欢的摄影师是哪些?

冯:太多喜欢的摄影师和艺术家了,Wolfgang Tillmans,Robert Mapplethorpe,Nan Goldin…他们一定会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其实影响我创作的更多的是摄影之外的东西。


释:我记得有一位大师曾经说过:摄影是打开自我和世界的某一扇窗口,请问你对于摄影是如何理解的?

冯:我觉得摄影更像是桥。我搭建一座桥,连接我和被拍摄者。同时,也希望用这座桥连接观者和被拍摄者,桥可以让人们相遇。


“我把我爸抛弃了。”


释:《人人女也》这个项目还会继续拍摄么?在今后的创作当中,你还会持续女性题材的拍摄么?后续又有哪些方面的计划呢?

冯:会的继续拍摄,我近些年的主要拍摄都是围绕着女性,现在我也在拍摄一组关于中国三代女性的摄影项目,希望用镜头探究三代女性背后不同的社会背景。

释:这次入选“中国摄影排行榜”是不是有点意外?你之前对这个排行榜有所了解么?

冯:之前只是听说过“中国摄影排行榜”,但其实并不是特别了解。但在历年的上榜中我看到了很多喜欢的艺术家的名字:蔡东东,陈荣辉,张巍,张克纯…我也觉得自己很荣幸。


释:感谢你和我的对话,我希望能够看到你后续更多优秀的作品。

冯:谢谢,也同样感谢您细致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