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4月,由缙云县委宣传部和缙云县文联主办的缙云摄影工作坊正式开班。培训班邀请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及策展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培权担任导师,傅为新、谭秋民、王华平担任教学辅导,以统一授课、分班辅导、制度化管理的形式,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主题创作,共有15名缙云本土摄影师参加培训。经过半年多深入学习,学员的创作理念得到极大转变和提升。后期创作阶段,学员们在导师分头带领下深入一线,扎根生活,围绕缙云的生态环境、地域文化、城市发展、乡村变革、时代发展、行业领域探索、艺术美学感知等方方面面,以传统摄影、新纪实摄影、观念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多种形式,创作出一批角度新颖、观念更新、手法多样的优秀作品。
2021年2月,“石生花——缙云摄影十五人联展”在丽水摄影博物馆开展。展览筹备期间,导师团队对每位学员的作品都作了认真筛选和辅导,为后期呈现作了精心策划和设计,所有参展摄影师也体现出较高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本次展览既是缙云本土地域风貌和社会人文的立体呈现,也是以缙云为代表的丽水摄影群体对摄影艺术锲而不舍、寻求突破、绽放自我的一次集中亮相,故名“石生花”。本期栏目推出展览的部分优秀作品。
石城(小组专题)
作者自述:“石城”是丽水缙云的别称。在这座小城,火山运动造就了奇特的岩石地质景观,同时造就了享誉全国的国家级5A景区仙都。在这座小城,20世纪80年代的缙云人民在大山中开凿条石,留下了蔚为壮观的采石岩宕2000余个。在这座小城,条石运送到全县乃至周边地区,勤劳的缙云人民用条石建造房屋、桥梁等建筑,精心凿出生产生活器具,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石城文化。如今,条石开采已被禁止,岩宕被大自然回收;钢筋水泥代替了条石的作用,条石建筑逐渐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符号;原有的石头器具摇身一变,成为了街口巷尾的石头艺术。
“石城”,我们亲爱的故乡,我们的根。
第一章:生
这是火山运动的结果,是大自然的造化。
丹霞地貌、玄武岩地貌、黄岗岩地貌乃至火山遗迹都能在这儿找到。
踏足缙云“石城”,感受天生魅力。
《火山口》
《火山球》
《磊山石》
《铁城》
《仙都摩崖》
第二章:凿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一锤一凿,竟挖了大大小小2000余个岩宕;齐心协力,竟能把千万吨条石运出深山。
一些废弃的岩宕成为了风景,这些风景是“愚公精神”的佐证。
《磊山石》
《岩宕·桥》
《岩宕·空间》
《岩宕·壁画》
《石方》
《岩宕金光#1》
《岩宕金光#2》
《岩宕》
第三章:格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探寻古人的智慧,把石头凿成生产、生活工具;
古为今用,石具成为了石艺;
沸石矿的广泛应用,带来更多材料学科的进步。
《石·具》
《石·艺》
《石·矿》
第四章:筑
当下,走进缙云县域,依稀能看到条石建筑的存在。
条石建筑不用钢筋和水泥,却固若泰山,成为历史一段时期最佳建筑材料。
站在它们面前,似乎听到了的劳动的号角,看到了建筑工人把一块块条石筑起高高的石墙。
《古方胜利渡槽》
《棉纺厂》
《赤岩山石塔》
《原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