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上榜作品——黎朗《某年某月某日》

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是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自2013年开始向全国发起的一项品牌活动,旨在针对上一年度国内涌现的优秀专题摄影作品进行公推和综合审议,最后评出本年度上榜作品,至今已连续举办该活动六届。主办方希望通过常年举办这样的活动,为中国摄影的发展树立一个风向标,共同推动中国摄影的发展进步。


近日, 第七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2019年度)活动已经圆满完成推荐和评审工作,并最终形成上榜结果,共有十件作品上榜,分别是(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高屯子《十年寻羌》、黎朗《某年某月某日》、李林《孤岛》、刘书彤《刘书彦-刘山保-刘书彤》、史阳琨《怀旧之邦》、唐咸英《平行世界》、王翰林《内啡肽的火焰》、占有兵《密集的打工生活》、张兰坡《一块玻璃》、邹京耀《网红打卡》


本期介绍黎朗作品《某年某月某日》。


黎朗


黎朗,出生于四川成都,现在成都工作生活。曾获得过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刺点摄影奖(2019)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评委会特别奖(2015)/美国琼斯母亲国际报道摄影最高奖 The Motherjones Medal of Excellence(1998)。他的作品曾被收藏的机构: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美术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广东美术馆、中国麓湖·A4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等。



作品阐述


某年某月某日是一个确定的时间,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终究将会属于某年某月某日。周而复始的某年某月某日构成生活的全部。

我乘坐在一趟往返有四千六百公里的高速火车上,以统计学采样的方式拍摄窗外景观,跟随火车纵贯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穿过城市、乡镇、农村、丘陵、平原和荒野。当我木讷地望着窗外,火车前进方向的景观迎面扑来,然后转瞬即逝地消失在身后,我突然产生幻觉,未来就在前方,未来被运动所挟持,在我毫无知觉间,未来已成为过去。对我而言,此时此地的现在仿佛是缺失的。只有等到火车抵达终点,我走出车厢,才感受到现在的存在和回归喧嚣的现实。

现实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我和众多的志愿者一起,聊起身处的现实和现实对我们的影响。话语间渗透着讲述者对生活最直观的感受。我再次成为坐在火车上眺望窗外景观的旁观者。在生活中,普通人都是现实的旁观者。 

在毫无知觉中度过无数个周而复始无趣的日子之后,我们庆幸自己生活中的平安,暗自庆幸那些不幸的事没有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就像始终坐在火车上观望着窗外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景观一样。因为我们习惯作为一名安全的旁观者。但是别忘记,火车终究将会到达终点,我们这帮旅客终究将走出车厢,回到现实。千万不要觉得现实就像窗外的风景一样,宁静无声。其实,我们只是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而已。



评委评语

颜长江

在新冠病毒袭击地球并且让人类诸神纷纷倒下的今天,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这个世界怎么了?作为艺术家,应该就整装而上: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黎朗这组作品创作于2019年,在这次疫情之前。杰出艺术家的作用,在于他一直在苦苦审视这个时代,这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时代,古典思维已无法介定的时代。黎朗开始了对自己的背叛,并对时代的变化用合适的方式作出敏感的反应。我们知道,他以文雅的诗性,以凉山的纯影像成名,那是世外之园,影像如磬,牢不可破。现在,黎朗从事的不是纯摄影,作品从摄影发散开来,成为动静结合的一个能量场。即便是其中的摄影,也成为一种反摄影:固定机位,不取景,一分钟一次,总之如同打卡;他又是放弃主观的,他的眼睛不再看着取景器,让上天去决定偶发出什么影像吧!于是,传统的影像趣味,完全消散。我分明看到一个更坚定的男人,坚决地近乎偏执地,与现实相对质。

我们更看重他作为展览现场的作品。一方面,五个屏幕连续展示这些偶发照片,强调个人的观看与他人现实的隔膜与疏离,在看似通常而又似是而非的趣味上提示社会的绝对规训;另一方面,他以各色人等的声音,还有文字,揭示着玻璃外面的属于每个个体的现实。由此,正如他自己所说:别以为窗外没有声音,那只是我们听不见。

总之,窗里窗外,运动与日常,就这样彼此强化,形成促人思索的互动空间。在隔离这个词成为日常用语的今天,这更让人深有感触:我们与现实如此疏远,其实彼此并无不同。



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