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 李伟

偶像崇拜一直是00后中学生群体中普遍现象。多元的时代和飞速发展的大众媒体,创造了异彩纷呈的偶像世界。笔者走访调查了500多名00后中学生,对他们的偶像情况作了数据统计分析。

00后心中,偶像是被喜欢的形象,奋斗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偶像让粉丝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多的娱乐、榜样与情感寄托。

偶像群体中,男偶像占绝对优势。女粉丝选择男偶像,体现出女性易陷入对偶像的浪漫幻想这一特点,而男粉丝选择男偶像更体现出自我认同的需要,以帮助自己走出迷惘状态。

在全球化强势浪潮冲击下,偶像已进入多元化时代。偶像可以来自古今中外各个领域。

邓小平等政治领袖在00后学生心目中举足轻重。折射出00后学生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的积极认同和对伟人的崇敬心理。

康熙皇帝、关羽等著名历史人物在青少年心中占一席之地,这些偶像在书本以及影视等影响下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

偶像也有欧美日韩的球星,如NBA的篮球明星科比、梅西、詹姆斯等,他们精湛的篮球技术和潇洒的动作吸引了大片男学生。

新型虚拟人物以其超凡能力与完美形象成为00后中学生崇拜的新偶像。在现代影像与传媒进步的背景下,孙悟空等大批虚拟偶像应运而生。孙悟空是00后中学生最喜爱的虚拟偶像,因为孙悟空被认为是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有品格的英雄形象,满足了中学生对英雄完美浪漫想象。

在科技领域突飞猛进,物质世界极大丰富的互联网时代,马云、比尔盖茨等科技企业家富豪成为大众的偶像。偶像从精神性转向了物质性,意味着今天的偶像并不用于信仰,而仅仅用于娱乐和消费。偶像的物质化转型,实际上是精神价值丧失的结果。

明星娱乐类偶像(歌星、影星、主持人、网红)依然是00后中学生心目中最受追捧的青春偶像群体,占据了半壁江山。尤其是歌星(不是歌唱家)。这类偶像有易烊千玺、薛之谦、王源、朱一龙、王俊凯、华晨宇、鹿晗、李易峰、张柏芝、谢娜、杨幂、孙俪、邓超、范冰冰……举不胜举。呈现出一种高度娱乐化的特征。明星崇拜表面看来是对时尚的热情追逐,实则反映出青春期少年队自我形象塑造的探寻和幻想。

笔者对崇拜同一偶像的粉丝的头像进行了后期叠加,研究最后得到的“平均人像”,发现规律:叠加人数较少时得到的平均人像与原来的每个头像有一定的较低的相似度;叠加人数较多时得到的平均人像与原人像的任何一个都不像。

偶像崇拜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者应将偶像崇拜纳入教育视野,让偶像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避免消极影响。通过对偶像的调查统计,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1、偶像的粉丝过多,是否给人感觉越缥缈虚幻呢?是否理性呢?

2、偶像简直就是媒体工业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中学生选的偶像崇拜很大程度上收到商业和媒体力量的支配。新时代的媒体,应如何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