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摄影博物馆纪念摄影术发明180周年主题海报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研究院正式公布达盖尔银版法照相技术, 摄影史就以这一天作为摄影术诞生纪念日。为纪念摄影术发明180周年,小编将丽水摄影博物馆摄影发明史的展览呈现内容作了重新编辑整理,特此推送与分享:
暗箱的历史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墨子《墨经·经下》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
小孔成像原理:物体反射的光线从一个小孔穿过后,在对面的墙壁上投射出与原物体上下颠倒的影像。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4世纪),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中描述了倒影成像这一自然现象。
先秦时期(公元前3世纪),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上》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具备。”
北宋时期(公元11世纪),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三《辩一·阳燧》中描述了小孔倒影成像原理:“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
欧洲中世纪(公元11世纪),阿拉伯学者阿尔哈曾观察到孔越小时,成像倒影越清晰;反之则图像越模糊。
元代(公元14世纪中叶),天文学家赵友钦在《革象新书》中描述小孔成像的清晰度与孔的大小的关系。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6世纪末),人们通过掌控和利用小孔成像原理研制产生了“暗箱”,暗箱成为艺术家和制图者的创作工具。17世纪-19世纪,暗箱不断被改进,更好的镜头带来了更清晰的画面,人们通过使用镜子倒置图像转化为正像,将图像投射到便于绘制的平面上。由于改进后小尺寸的暗箱携带更加方便,暗箱成为普遍使用的绘图辅助工具。
▲文艺复兴时期,斯蒂芬德拉·德拉·贝拉描绘的相机暗箱里的佛罗伦萨
▲1646年,阿塔纳斯·珂雪描绘的大型便携相机暗箱
▲便携式暗箱成为普遍使用的绘图辅助工具
▲标准型暗箱(复制品,丽水摄影博物馆制,路万江提供参照)
尼埃普斯
1816年,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 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和他的兄长二人,用暗箱在一张含有氯化银的纸上得到负像,但没有成功获得正像。约1826年,在勃艮第自家庄园阁楼上,尼埃普斯用涂有沥青的白镴板置于暗相中,对着窗外的风景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曝光,成功拍摄了摄影史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他把这种拍摄法称为“日光蚀刻法”。1829年尼埃普斯遇到达盖尔,两人达成合作共同推进摄影术的研究,可惜的是,1833年尼埃普斯因病去世。1839年以达盖尔摄影法宣布摄影术诞生后,作为摄影术发明人达盖尔获得了每年6000法郎的津贴,尼埃普斯的儿子也获得了每年4000法郎。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风景》(修复后) 约1826年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风景》(原版) 约1826年
▲尼埃普斯博物馆《窗外的风景》陈列现场照片
▲当年尼埃普斯拍摄《窗外的风景》的位置
▲当年尼埃普斯拍摄《窗外的风景》的暗箱照相机
达盖尔
路易· 雅克· 芒代· 达盖尔(1787年-1851年)
路易· 雅克· 芒代· 达盖尔(Louis- Jacques-Mandé Daguerre)。1829 年,达盖尔与尼埃普斯认识并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摄影术。1833 年,尼埃普斯去世,达盖尔继续推进摄影术的研究。约1837 年,达盖尔在一块镀了银的金属板上成功获得一组石膏静物的影像,并固定下来。1839 年1 月,法国科学院在公报中宣布了达盖尔摄影法,8 月19 日,法国科学院和研究院在联合会议上公布了达盖尔的这项发明。一般而言, 摄影史以正式公布达盖尔摄影法发明的1839 年为摄影术诞生之年。
▲达盖尔银版法拍摄场景
▲1839 年1 月、8 月19 日,法国科学院和研究院 在联合会议上公布了达盖尔的这项发明。
▲尼埃普斯与达盖尔
▲《静物》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拍摄 约1837年
▲《巴黎圣殿大道》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拍摄 约1838年
塔尔博特
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1800年-1870年)
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1835年,塔尔博特用他自制的被戏称为“捕鼠器”的相机成功拍摄获得了一组负像,其中包括一副修道院的格子窗。他把这种拍法称为“光绘成像法”。1841年,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这种工艺,还申请了专利并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又称为“塔尔博特式摄影法”。这种从“负片”到“正片”的处理技术一开始并没有达盖尔银版法影像受欢迎,但事实上,直到数字影像产生之前,塔尔博特发明的处理技术使得照片可以进行无限次复制,并为现代摄影术的实质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塔尔博特也被后人称为“现代摄影术之父”。
▲“捕鼠器”
1844 年和1846 年期间塔尔博特分期出版了《自然的画笔》。
尽管《自然的画笔》的发行量有限,但它是世界上第一本“摄影书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自然的画笔》也是“摄影与文字写作的第一次邂逅”, 书中的排版是一个“艺术”的实验,它同时也是一种包含图像与文字、看与读、描绘与写作/ 印刷、光线与墨水的更加广泛的关联式创新实践。
《自然的画笔》的版式结合了图像、标题、扩展的说明文字,为19 世纪下半叶出版的摄影书籍、相册和宣传册确立了排版的参考模式。
▲《自然的画笔》
▲《图书馆的一个场景》选自《自然的画笔》卡罗式摄影法,纸质正像
▲《开着的门》 选自《自然的画笔》卡罗式摄影法,纸质正像 约1843 年
▲《干草堆》选自《自然的画笔》卡罗式摄影法,纸质正像
约翰·赫谢尔(1792年-1871年)
著名天文学和物理学家,是摄影术早期的奠基者。
1819年,赫谢尔发现硫代硫酸钠(海波)可以溶解银盐,并把海波可以作为定影液永久保存影像,无偿推介给了达盖尔、塔尔博特等摄影术发明者,这项定影技术直至今天仍在运用,可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贡献。
1842年,赫谢尔发明蓝晒法,又称铁氰印相法,属于非银盐正相显影技术。蓝晒法通常是人们遇到的第一种古典/非银盐摄影工艺。
赫谢尔还是“摄影”、“负片”、“正片”摄影术语的提出者,他把塔尔博特从相机取得的黑白相反的底片称为负片,把负片在另外一张感光纸上印出的影像正常的叫作正片,而用相机记录整个影像的活动,则称为摄影。
▲蓝晒法摄影
丽水摄影博物馆摄影发明史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