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39年著名的“基卢克斯”相机问世开始,直到1900年的60年中,照相机的种类、型号多种多样,难以数计。但是,照相机使用的镜头种类并不多,大致主要有四种:
首先是1812年由英国人沃拉斯顿(Wollaston)发明的,1组1片镜片结构,最大光圈F16的新月型风景镜头,它是不可更换光圈的,多用于早期的简易方箱型相机上。
▲新月镜头
其次是1821年由法国人,著名的镜头制造商谢瓦利埃(Chevrlier)发明的,1组2片镜片结构,最大光圈F14的消色差镜头,它也是不可更换光圈的镜头。需要强调的是,1839年达盖尔发明、由其亲戚制造的基卢克斯相机使用的就是这种镜头。
▲胶合式消色差镜头
▲新月及消色差镜头
直到1840年,由奥地利数学家匹兹伐教授用数学方法设计出3组4片,最大光圈F3.7的人像镜头,才使得拍摄人像变得简便、可行。由于这种在当时设计领先的匹兹伐型镜头没有申请专利保护,被大量镜头制造厂商仿效制造。1840年即开始制造匹兹伐型镜头的厂商如德国的福伦达、英国的霍恩、罗斯、法国的斯格坦、爱尔兰的格拉布等。1850年前后,德国的布希、法国的褐马吉、瑞士的苏特尔等许多厂商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从1878年开始,匹兹伐型镜头的镜片结构从最初的3组4片改进为后来的2组4片。
▲匹兹伐镜头
▲无光圈匹兹伐镜头
▲垫片光圈匹兹伐型镜头
匹兹伐型镜头的光圈经历了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我们知道最初的新月型镜片镜头和消色差镜头是不能改变光圈的。为了减少球差,提高像场清晰度,早期新月型镜片结构如“碉堡型”镜头,采用镜头前端缩小开口的设计,以达到缩小光圈的目的。但它也只是固定一档光圈而已。从匹兹伐型镜头开始,人们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达到改变光圈的目的。开始,为拍摄所需,摄影师会打开镜头,在前后组镜片间,装入中心有不同孔径圆孔的黑纸片,以达到改变光圈的目的。为了方便更换光圈,后来许多摄影师会在镜头筒上,手工锯开一条小缝,用于光圈片的插拔。这种“土法上马”也启发了英国人沃特豪斯于1858年,发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成套插片式光圈,也叫“水房光圈”,并于1860年前后开始在市场上大量出现,直至被后来更方便灵活的“虹膜式可变光圈”所取代。
▲插片光圈匹兹伐型镜头
可以说,除了早期相机使用的新月型镜片结构镜头外,从1840年至19世纪后期的数十年中,不同厂商制造的匹兹伐镜头,在市场上独领风骚。直到1889年蔡斯公司(Zeiss)推出由鲁道夫(Rudolph)研制的消像散镜头后,才逐渐式微。
(文章转载于路万江先生的订阅号“古典相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