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迷墙
严明:中国著名摄影家。70后,安徽定远人,现生活于广州。摄影代表作品为《大国志》《昨天堂》《迷墙》系列,作品由多家艺术机构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严明:摄影不是记录,而是深刻地创造
CHIC:《迷墙》的创作时间在2019-2023年,主要拍摄于旅行和日常生活吗?回看这些作品的时候是什么感受?
严 明:是的,主要是各地游走,这是我的摄影常态。2020-2022年期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方便出行,只能采用在一个地方常驻的方式。现在回看,感觉自己还算没有蹉跎,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某种时空。
CHIC:“墙壁是古老的书写介质,上演过生活,生活的影子就会投射在墙上。”可以再谈谈《迷墙》这个名字,以及分为“情迹”“迷墙”“无常”“未央”四部分有何用意?
严 明:这一百多张照片里,直接与“墙”有关的大概四分之一,它是作为一个主要的概念被拎出来作为统领的。通常我们理解墙,主要是围蔽、隔断功能。而我在偏远地区开始探索一些遗迹的时候,发现墙的生活性、文化性是很凸显的,从剩下的零落的痕迹就能看得出来。人会把重要的、喜欢的、崇拜的东西挂在、写在、画在墙上。作为遗痕存在的时候,它们又有另一种能量,我发现这恰好是一个切入点。
画册上给作品分辑,主要作用是让观者暂停休息,而不是真正的归类呈现。比如把跟墙有关的放一辑,把跟人有关的放在一辑,那样是错的,应该打散,搭配才对,所以取的名字其实是务虚的。
绿野仙踪景区
汴京公园
66号公路的桃花
CHIC:这是您的首部彩色摄影集,“黑白刻画物体在光影中的存在,彩色却能记述事物以低饱和的面目离开……大处梦游,小处惊艳。可以入古,也会出新。不应只是视觉凭吊,我要飞翔在你每一个彩色的梦中。”请谈谈这次之所以选择彩色照片的想法吧。
严 明:彩色作为一种形式,是我的阶段之选,并不是说我将来不拍黑白,一切根据需要吧。目前呈现的这部分内容,适合彩色的表达,适合对时间和物体现状的刻画,所以就选择了它。
CHIC:您说,这两年去西北拍摄比较多,宁夏、甘肃,因为迷上了那里的遗迹。分享一些拍摄中印象深刻的经历吧。
严 明:除了摄影作品的呈现,我还写了4篇文字,说的是拍摄的经历感悟,对废弃遗迹的、对景区的,以及在那段特殊时间与人的交往。我期待与读者在书里相见。
盱眙夏日
山野里的艾菲尔
长江边的大手
多彩的鸟巢
CHIC:在我印象中西北有很多无人之境,荒凉远古的感觉,会让人产生时间和空间的错觉感,有时候孤独感也很强烈。《迷墙》中也有这种孤独、荒诞,带点神秘的气息,您想通过摄影来表达什么?当您按下快门的瞬间,内心一般在想什么或者说那个当下被什么触动?
严 明:从来都不能笼统地表述一大批照片,也应该尽量不表述。观者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摄影是独立的语言,每幅作品的意味也是独立的。我是一个把图片名字都取得极简单的人,就是不想让多余的信息影响观看。如果一定要从说总体感受,那就是我对时光流逝的伤怀,对我们的文明的珍视,那些风骨仍在的美好,值得被挽留。
CHIC:和过去比,摄影如今在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现在有什么感兴趣的拍摄题材?
严 明:摄影像呼吸,自然地存在于我的生活中。我通常不愿意先想题材,就是先拍。最终的主题是对一段生活的回看和归纳。
画家村
岁寒三友沙发
铜荷
文殊寺的早晨
嵊州之马
CHIC:作为摄影师,您是不是也经常旅行?日常生活中喜欢行走/散步吗?
严 明:应该说是游走吧,摄影是我去看世界的绝好借口,我在外游走的时间好像比在家多。在家的时候也喜欢走路,爬山锻炼。为的是减肥,因为人停下来会胖,特别是在家,会胡吃。
CHIC:走路的哲学家有很多,卢梭:“我只有在走路时才能思考,一旦停下脚步,我便停止思考;我的心灵只跟随两腿运思。”您在散步的时候会做什么?有哪些喜欢的适合漫步的城市?
严 明:我散步的时候更多是戴着耳机听歌或听讲座,主要听文史类UP主的内容。安静的环境,不容易分神的环境就适合漫步,有小山的城市就更好。我在广州的时候,珠江公园、珠江边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
美人
废弃房里的粘蝇纸
红蔓
本文来源于《小资CHIC》杂志
评委评语
2023年,以120黑白摄影行世的摄影家严明一反常态,推出彩色长方形摄影画册《迷墙》,一时成为话题。这一次彩色作品,难度与深度可能在以往作品之上,总体是成功的。首先,它不染“时风”,是难得一见的中景拍摄,色彩也不是流行的淡雅风格,而是饱和沉郁,这两点让这一彩色作品一经推出就有了自己的面目。内容上从动态走向静态,从以往的诗性与荒诞中逸出,而走向沉思。不再直接地抒情,这让感伤型忠诚粉有所不适,但是他义无反顾,呈现了一位艺术家该有的姿态与勇气,开拓了中国彩色摄影的可能性。(颜长江)